粽子飄香、日逢重五
端午節的由來
屈原投江后,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......。為了寄托哀思,人們蕩舟江河之上,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。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,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,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,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。
吃粽子迎端午
端午食粽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。粽子,又叫做“角黍”、“粽籺”、“筒粽”,其由來久遠,花樣繁多。端午節吃粽,古往今來,中國各地都一樣。粽籺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;到了晉代,成為端午節慶食物。
南咸北甜
口味之爭從來都是南甜北咸,為什么粽子反而南咸北甜?南方人愛吃甜,北方人愛吃咸,其實跟過去南北方經濟發展水平有關。
浸龍舟水
端午節期間浸龍舟水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習俗,因為龍舟寓意吉祥,龍舟滑過的水人們都認為是“大吉水”,按照傳統說法浸龍舟水寓意吉祥如意、事事順心。古人認為“龍舟水”有辟邪的作用,可凈身,洗去晦氣,帶來吉祥。
龍舟競渡
龍舟競渡分為請龍、祭龍神、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環節。龍船競渡前,先要請龍、祭神。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,祭過神后,安上龍頭、龍尾,再準備競渡。舊時,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,多祈求農業豐收、風調雨順、去邪祟、攘災異、事事如意。
避五毒
五毒,即是蜈蚣、毒蛇、蝎子、壁虎、蟾蜍。這五種動物是古時北方盛傳的五大毒物。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、惡日,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,所以有了種種求平安、避五毒的習俗。
吃五黃
五黃,即是黃魚、黃瓜、黃鱔、鴨蛋黃、雄黃酒。吃五黃是漢族的民間風俗,流行于江南等地。農歷五月,江南人稱五黃月,因有五種帶“黃”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。
栓五彩
在端午節節這天,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驅邪。傳統之俗,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,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,自五月五日系起,一直至七夕“七娘媽”生日,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。
畫額
端午節時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,云可驅避毒蟲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“王”字,一借雄黃以驅毒,二借猛虎(“王”似虎的額紋,又虎為獸中之王,因以代虎)以鎮邪。
佩香囊
端午節小孩佩香囊,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,而且有襟頭點綴之用。香囊內有朱砂、雄黃、香藥,外包以絲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,做成各種不同形狀,結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瓏奪目。
佩豆娘
舊時端午節婦女的頭飾,,多見于江南。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。此物一說源于古代的步搖,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。
大峽谷集團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
端午到,大峽谷集團祝?!棒铡眲訂T,愿你笑開顏。薪水“粽”是上漲,干活“粽”是不忙,前途“粽”是輝煌,愛情“粽”是如糖,身體“粽”是健康!綠綠粽葉裹吉祥,填滿真誠情意長,清清江水龍舟蕩,淡淡黃酒解憂忙,端午節日又來到,幸??鞓防@身旁。祝端午節快樂開心,萬事吉祥。
上一篇:潤江壹號--北京大峽谷制作
下一篇:無
相關推薦